動態與案例

智慧教育,全球動態

電子書包的成功之道

電子書包的成功之道  

在2002年,網奕資訊王緒溢博士於臺北市南湖國小首度發表電子書包研究計畫成果,在當時引起相當大的轟動,雖然媒體大多聚焦於宣稱電子書包將減輕學生書包的重量,較少觸及電子書包在教學情境中的應用模式與價值,但仍成功地引起教育與科技界對於這一全新領域的關注。近十年來於國內外有大大小小的相關應用計畫發表,例如最為知名的麻省理工學院OLPC(One Laptop Per Child)「一孩童一筆電」計畫,後來演化成消費性電子商品小筆電(netbook)。
將近十年過去了,電子書包在教育界應用的進展十分緩慢,原因之一是平板電腦(tablet PC)價格太高,小筆電的操作又不方便,直到2010年iPad出現,才又重新點燃希望。臺北市教育局在這十年間持續關注與投入電子書包的應用推廣之後,更決定加大力道,規劃未來教室與電子書包三年推動計畫,經濟部更結合業界力量,全力予以支持;教育部在2010年於五所學校小規模嘗試性推動之後,也密切注意這項應用的後續發展。因此,在這個電子書包概念看來似乎即將全面普及的時刻,有必要對於促使電子書包成功應用的要素加以探討。

 
子書包成功的5R要素

首先要確認的是,在電子書包的應用中,學習端的輔具是重點,但能否成功的關鍵卻不在此,畢竟一個操作上不夠便利的裝置是無法讓終端用戶願意長期使用的。那麼除了方便的學習輔具之外,成功之道的要素是甚麼?關鍵在5R-電子書(Reading)、搜尋(Research)、反饋(Response)、閱讀診斷報告(Report)和補救教學(Remediation)。下圖是電子書包的5R要素在教學三個主要階段的對應角色。


5R要素在教學三個主要階段的對應角色
電子書(Reading)

閱讀是學習活動重要的一環,電子書包的基本功能當然就是要能夠支援各式電子書(e-book)的閱讀,其中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與影片等動靜態格式與影音內容,並在閱讀的同時提供相關工具讓學生可以在上面註記、剪貼,以便結合個人學習記錄。某知名的電子書閱讀器在美國與許多學校合作,推動讓學生攜帶電子書閱讀器及預載的教科書上課,但執行一段時間之後,多數均無疾而終,問題點即出在電子書閱讀器的原始設計是希望取代傳統紙張,為了模擬紙張效果及提供長時間閱讀的省電設計,因此只能閱讀靜態格式,無法滿足e世代除了上課用教科書之外的需求。

搜尋(Research)
現代課堂的教師經常要求學生蒐集資料、製作報告,以進行各項包括專案式(project-based)、主題式(theme-based)、探究式(inquiry-based)或問題導向式(problem-based)等學習模式。在網路的時代裡,從事這類學習活動時,也代表著必須存取(access)網際網路,因為網際網路上的豐富資料庫,是實施這些培養高階思考技能(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 HOTs)教學時所必需的資源。電子書包在支援學生進行這類學習活動時,除了網路搜尋外,還必須提供包括資料分析與整理、拍照、錄影、錄音、文件編製、群組工作等工具,以便於進行個別化與小組合作學習。

反饋(Response)
   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溝通(communication)和互動(interaction),無論是教師與學生間,或是學生彼此之間的溝通,都是促進學習的要素,特別是教師與學生間的雙向互動,可以打破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知識傳遞模式,更能促進教室氣氛的活潑,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率,這在多項應用即時反饋系統(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的研究中已獲得證實。


學生透過電子書包即時反饋與統計
電子書包的資料均在網路中傳遞,它有即時與多元互動等特性,可以讓師生間立即遞送必要資料,經過適當處理(例如製成表格與繪製統計圖)後,即可形成有益於教學活動的資訊。例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簡短的問題,以探知全體學生的學習概況,做為調整教學進度的參考;又如,透過適當設計的概念性問題,讓學生回答後觸發後續的深入討論,或是分成多個小組實施同儕教學法(Peer Instruction, PI),以深化概念性的學習。除此之外,反饋功能更是實施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的最佳助手,藉由簡短而多次的小規模測驗,可以構建學生長期的學習歷程紀錄,進而分析個別學生的學習力分布,提高學習成效。

閱讀診斷報告(Report)
     課堂上所實施的每一次評量活動,其測驗結果可由多個角度來進行教學與學習的診斷工作,診斷結果除了可做為教師改進教學的參考之外,對於學生而言,則可使用電子書包來接收測驗結果的個人學習力診斷報告(learning force diagnosis report),報告中會詳列學生個人對於測驗中每一個試題的反應、個人學習成就在群體中的相對位置(PR值)、個人在該次測驗中的內含知識點(key concept)的成就分佈與比較全班的相對位置,以及建議的補救學習素材等。如下圖中,該生在某次數學測驗中,「函數的圖像」、「軸對稱圖形」與「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等三個知識點的表現較全班平均值為差,其餘均優於全班平均表現,因此只要加強在這三個知識點相關內容的學習,即可有效提升學習表現,而不需所有內容均重複再學。


診斷結果雷達圖
診斷報告利用電子書包直接讀取,也可讀取連續多次的學習力診斷報告來比較分析,幫助學生精確掌握自己學習的強弱之處,作為調整後續學習的依據。

補救教學(Remediation)
學生在經歷課堂學習、評量、診斷等學習歷程之後,藉由診斷報告得知對於所學習內容的精熟程度,接下來便可針對學習成果較差的知識內容進行適當的補救教學,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學習流程。補救教學的素材可以由診斷報告中直接連結,因此學生可直接在電子書包上操作,補救的內容主要來自課堂教學實況錄影、線上補充教材或教師提供的自編教材。在做完補救教學進度後,學生可以直接在電子書包上完成教師指定的學習評量試卷,以便教師掌握學生的自我補救學習進程。


還原現場教學的多視埠影片
所謂電子書包是指具有傳統書包功能(裝入書本、習作、鉛筆盒、作品…等等)的電子裝置,這種裝置除了提供書包原有的功能外,必須提供教學和學習的輔助功能,這樣才能名符其實,擁有『書包』+『電子』。看待電子書包若從科技的角度是錯誤的,科技是快速演化的,但教育則力求穩健,一味強調運算效能、記憶容量、雲端服務,將會迷失發展電子書包的方向。電子書包是未來教室中學生學習的載具,也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媒介,更是完整化、精進化學生學習的平台,惟有實現5R,電子書包才能在未來的教學與學習中成功地扮演應有的角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