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與案例

智慧教育,全球動態

閱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讓閱讀變得更有趣-許育健教授 專訪

將閱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讓閱讀變得更有趣
許育健 教授 專訪


許育健教授是智慧閱讀領域權威,也是語文教學專家。許育健教授持續在科技教育上耕耘,傳播「智慧閱讀教學模式」,讓老師教學變得更容易上手,學生學習也更有效、更有趣,並養成閱讀習慣,將閱讀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透過此篇報導,將讓大家認識許育健教授,讓大家知道何謂「智慧閱讀」,一起探究教授是如何指導臺灣的老師,並在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榮獲兩屆冠軍之殊榮,並且如何協助海峽兩地學校成功導入智慧閱讀,透過系統性的培訓,促進兩岸教師專業成長,翻轉兩岸的閱讀教學。

許育健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同時也擔任教育部師培聯盟國語文領域教學研究中心主持人。主要研究領域為閱讀教學、語文教育、評量設計、課程與教學等。著有《SMART Reading智慧閱讀:多媒體語文教學模式與實踐》、《高效閱讀:閱讀理解問思教學》、《國語文教科書設計理論與實務》等專書與發表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數十篇。曾任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縣市教育局國語文教育相關諮詢或評審委員,並有17年小學語文教師之經歷,長期在國內外各校分享閱讀教學、語文教育、教學公開課等近千場,並且提出「智慧閱讀教學模式」,協助教師將科技融入教學,提升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成效。

   壹、智慧閱讀


Q1.您是智慧閱讀領域的權威,請問,您為什麼會提出「智慧閱讀教學模式」?

在研究過程中,我覺得智慧閱讀教學方法有很多種,部分老師不確定什麼閱讀方法對於學生最有效果,因此我在持續探討國內外學術研究過程中,思考著是否需提出一個教學模式,讓老師們可以參考。

當我提出智慧閱讀教學模式時,恰好接觸醍摩豆智慧教室,當下就思考著,若是將科技融入教學,會不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建構了智慧閱讀所需的三項元素:問思教學、合作學習、教育科技。希望透過教育科技讓閱讀教學有所變化,並且老師教學更容易上手。

Q2.智慧閱讀教學課堂跟傳統的閱讀課有哪些不同?

閱讀是一種內隱的歷程。在傳統的閱讀課,老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不太能確切掌握他們的想法,時常藉由口頭表達或紙筆測驗來揣摩學生的想法。倘若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好或無法藉由口語或是文字時回應,教師就無法掌握學生閱讀完後的思維為何。而在智慧閱讀教學課堂中,老師的提問藉由IRS問答,讓學生立即作答,透過統計圖看見學生的想法,相較於傳統的課堂,更可以快速而即時的了解學生的想法。

Q3.合作學習在智慧閱讀當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以往我們認為閱讀是一個人的行為,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之間的關係,而老師是牽引學生閱讀的引導者。

每個人對於文本的的反應與閱讀的角度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當你走進教室,不僅看見臺上的老師,臺下還有滿滿的學生,當同儕之間碰撞時,就會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希望能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生生互動,透過文本媒介,讓讀者認識自我、了解他人,並非做出比較或選擇,而是發展個人的多元能力,這與傳統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較多有所差異,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合作學習在智慧閱讀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之一。

Q4.智慧閱讀教學對學生學習而言,最明顯的改變是什麼?在教師的專業成長方面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以教師專業成長方面來說,智慧閱讀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透過智慧教室系統,老師可以清楚檢視自我教學狀況,透過科技的輔助,知道自己可以如何提升教學效能,並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相較於傳統課堂,老師只需要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能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滔滔不絕的上完一堂課,但卻缺乏學生的學習軌跡。長遠來看,老師無法省思自我教學狀況,因此智慧閱讀在教師專業成長上是有很大的突破,不需要專家一步一腳印拉拔著老師向前走,老師也能自行透過數據、影片知道如何做調整,讓教與學更加落實。

Q5.108新課綱所提及的15項議題,其中閱讀素養與智慧閱讀有怎麼樣的連結,智慧閱讀如何達到其理念與議題實質內容?(閱讀的歷程、閱讀的媒材、閱讀的情境脈絡、閱讀的態度)

「閱讀素養教育」 它不只有閱讀教育,當它加上「素養」兩字,意義就較為複雜,讓人去思考,到底怎樣能讓閱讀與人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在生活中不自覺的拿起書來閱讀,並從談吐間流露出閱讀的氣質,展現全能的表現呢?

我認為閱讀素養教育與智慧閱讀的關係,在於閱讀素養強調學生能對多元文本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將情意與態度整合在一人之上。而智慧閱讀也希望能看到此種表現,所以智慧閱讀有一個轉向,在過去的閱讀以老師為主導,由老師去引領孩子要學什麼,而智慧閱讀的改變是讓老師從學生的數據資訊,透過討論讓學生看到彼此的差異,並能理解。這是過去在教學中,難以做到的自我檢視的部分,但在智慧閱讀實施一段時間後,我看見學生開始會自我評估、自我省思,我認為這能夠帶給學生有別於過去學習的感受,且自省不旦是素養導向其中一個概念,同時也能促進閱讀教育的成長。

創建閱讀創新教學模式

閱讀理解問思教學法
智慧閱讀教學模式
貳、戰隊領導

Q1.您2017年擔任桃園戰隊(2017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導師,帶領戰隊榮獲冠軍殊榮;2018年獲邀到桃園戰隊進行培訓。您在戰隊中的指導策略是什麼?模式是什麼?

由於我本身專業是課程教學,著重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因此在戰隊中指導老師做出具有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其主要包含三大面向:生活情境、解決問題、舉一反三,並能在各領域也都有所展現。這三大面向不分學程、不分學科,都能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去思考教學內容,因為它的核心就是圍繞著「人」。

我希望不管是哪個學科的老師,都能在此概念下展現專業學科知識,不論怎麼做教學設計,出發點都以關注學生為主,能知道學生在想什麼,藉由各種反饋機制,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知道何時「放」、「停」、「捨」、「等」,將學科內容轉化成生活的一部分,學會解決的能力,讓學生將這項能力帶入生活之中。

老師一旦關心學生,掌握每一位學生的狀況,課堂就會顯得很有溫度,儘管是在競賽活動當中,你能夠看見師生的互動中,老師是在乎學生的想法,而非做一場秀,將課堂當成舞台演示,而臺下的學生成為了配合演出的配角。

以學生為中心是台灣戰隊老師的教學模式,再加上教學設計與安排,因此在競賽過程中,會讓大眾覺得台灣老師特別用心對待學生,我想這也是桃園戰隊能勝出的原因之一。

Q2.您在戰隊中的指導策略是什麼?

戰隊指導策略主要分為革命與革新。革命是指整個翻盤,課程架構改變,但我認為革命所做出的新內容,不一定適用於每一位老師,因為老師都有自己的個人特質,而這些特質常常都與相關經驗或背景有所關聯。而革新是指依據老師原有的架構去做調整與安排,因此,我更喜歡以革新的方式來引導老師。

在革新開始時,我會讓每一位老師做教學演示,從原先的設計做些許微調,並提點不足的地方,以桃園戰隊的老師而言,立刻就能融會貫通。例如:因為喜歡旅遊所以擔任地理科的老師,透過將生活情境結合到教學,喚起了他本是對學科的熱情,老師會去思考:他教地理並不是因為想要知道雨量圖、風速多少,而是本身喜歡這個世界。那當他重回到教學課堂中,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與地理有關。

Q3.您認為在戰隊中的培訓模式是否適合應用於教學現場?

適合。

Q4.這種模式能不能作為台灣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模式?

可以,但沒辦法完全複製培訓,因為培訓人數少,能夠個別化指導,而演講、研習人數相對多,就會比較大方向的引導。

例如我第一次去演講時,會先演示一堂課,讓老師體驗當學生的角色,感受課堂的美好。課後,我會解析整堂課程設計,讓老師自行去反思,倘若老師在過程中有所感受,就會試著在課堂中做一些改變。如果說還有安排後續的研習,我就會讓老師著手設計課程,進而上臺演示,到最後安排一堂公開示範課。

參、社群指導Q1.您在臺灣、上海、寧波、成都等地受邀擔任定期閱讀研習講座教授,每個月會到各地進行培訓,並且都有成果展現。能不能分享一個成功的案例呢?

我們總是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一個地方開花結果。教育,甚至是教師專業成長,有如農耕,需要灌溉、滋養、等待,才能看見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改變。

因為教學風格和老師本身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且習慣是難以隨便改變的,因此需要從思想開始變,接著動手改變教學設計,透過設計過程中讓老師知道自己可以如何調整,最後在課堂中踏實的做出改變。我認為這分成三部份:「想」、「做」、「走」,需要由上而下,翻轉概念,讓老師認為閱讀其實是多面向的教學。

我在此說明兩個成功的例子:

寧波:初次培訓是以跨校參加的方式進行,培訓結束後,各所學校將所學知識帶回去傳播,因地制宜,因為不同學校會有不同的做法與政策,因此我所給的教學方式會比較通則,讓大家能夠自行發展。

另外一個成功案例是成都,成都高新區舉辦了智慧閱讀跨校培訓,初次培訓與寧波是相同的模式,這邊以高新區銀都小學為例,由於校方想要深根智慧教室的發展,因此就與校方規劃了進階培訓內容,從智慧閱讀延伸到智慧語文,將聽說讀寫都導入教學,近兩年時間,學校已經有7至8位的種子老師,都可以學以致用,善用科技教學,並且每位老師都有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例如:小說、詩篇等等。

Q2.今年您還指導了臺北市的智慧閱讀跨校社群,也為兩岸三地遠距聯盟教研活動進行專題講座,加上長期指導兩岸的教師社群,請問,就您的觀察,兩岸的社群運作模式有什麼不同?兩岸各有哪些優勢是值得彼此學習的?

兩岸老師最大差異在於臺灣老師其實專業素質很高,教學上也很主動、創新,只要給予原則與方向性的指導,就能發揮所長,各自綻放光芒。

大陸的老師執行力很高,表現上很認真,只要給予清楚的步驟與目標,就能展現長才。因為對岸上對下的領導具有影響力,一開始有些老師可能非自願參與研習活動,但因培訓過程中看見了學習的價值,進而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這也是領導所帶來的影響力,所以大陸相對來說比較屬於集體展現團體的積極主動。

以培訓模式而言,由於兩岸老師各有長才,因此方式也有所差異,臺灣培訓較不會以規範性的方式指導,而是以原則方向性帶領老師,因為臺灣老師自主性與創新意願較高,只要提點就能成為星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星。而大陸地區若給太多創新的想法反而會本末倒置,所以只要在上頭領導的環境下,紮實的一步一腳印的帶領,將具體目標設定好,就會有很好的成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