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醍摩豆武漢智慧教育學區 李紅路 主任
【摘要】教育從來不乏先進的理念,只有先進的技術才能讓教育理念實踐。學科心智圖作爲學習的工具,其基本功能是透過思維可視化,讓學生看到要點、看清本質、看懂聯繫、看出方法,從而建構知識,形成結構。醍摩豆作爲教與學的可視化、智能化工具,對「看」也情有獨鍾:看懂圖表、心靈相通;看見思考,創造改變;看法不同,多元思考;看見不同,因材施教,讓教與學走向智慧。兩種技術的雙劍合璧,使寶鶏高新第三小學的七節心智教育智慧課堂展示課精彩紛呈。
一、先進的技術實踐先進的理念
教育從來不乏先進的理念與理論,缺乏的是能够將理念實踐的先進技術。
孔子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近現代分層教學、差異教學理論體系已近完善,但在班級授課制(尤其是大班)的課堂教學中,因爲沒有技術支撑,這些閃爍著人性光輝教育思想却只能「挂在嘴上」,成爲中小學教師反思交流的口頭禪。
布魯納在1960年代提出「認知-結構」理論,認爲學習的本質是主動形成知識結構,通過動作、圖像、符號對知識結構進行表徵.因爲沒有技術讓學生「建構」,「認知結構」這一教學理論中的真知灼見也只能是「寫在紙上」,成爲大學教育專業的教科書。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也强調「教結構」,提出「長程兩段」教學的構想,即將某一階段知識的教學分爲「教結構」與「用結構」兩個時段進行。「長程兩段」的」教結構與用結構」,在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向前走了一步,但由於缺乏技術的支持,仍然沒有落地,只能是“寫在紙上」,供後來者在論著中引用與詮釋。
一個又一個教育的先哲,他們偉大的頭腦迸發出超越時代的教育靈光。他們的教學理論由於沒有相應技術的支撑,在進入課堂這座外殼堅硬的堡壘時,往往折戟沉沙,不禁令人感嘆: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
身處數位社會富有技術時代的我們,何其幸運!寶鶏高新三小運用醍摩豆教育科技與學科心智圖重拾布魯納的「認知發現」理論,建構「新發現教學法」,又是何其睿智!兩天的展示課,我們欣喜地看到,醍摩豆教育科技和學科心智圖兩種技術合璧於三小,融合於課堂,讓現代課程與教學所倡導的諸多理念落地,讓人看到了教學改革中技術的力量。
王蕾、劉博等老師的七節展示課,不僅給人視覺的衝擊,更給人思想的震撼:技術原來可以這樣使用、課程原來可以這樣綜合、學生原來可以這樣學習、課堂原來可以這樣精彩!
繁華事散,於酒店窗口眺望八百里秦川,「可視化」這個詞在頭腦沉澱盤桓,揮之不去;於返程途中看車窗外綿亘的山嵐,「可視化」三個字在頭腦中逐步清晰起來,它或許就是學科心智圖和醍摩豆教育科技的聚焦點,我們在課堂上看到的一切,背後都是「可視化」技術在做支撑。
二、學科心智圖:讓思維可視化
劉濯源教授用博贊心智圖之形,去除博贊心智圖「自由聯想」之弊,結合學科教學規律與特點,提出“學科心智圖”概念,並將其開發爲一系列教學策略。寶鶏高新三小的七節展示課中,學科心智圖以兩種形態呈現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作爲學習工具的學科心智圖,是學生個體的認知工具。其本功能是透過“提要點、理關係、建結構”,建構知識,形成知識結構。知識建構的過程,由提點、連線、構面、成體四個環節構成。以王蕾老師六年級數學課《小小火柴盒》爲例,這節課通過解决問題,引導學生製作學科心智圖建構知識,教學過程是:- 問題驅動,討論求解
- 搶權作答,分享策略
- 票選策略,同質分組
- 小組探究,作業欣賞
- 梳理知識,繪製導圖
作爲學習工具的心智圖,要引導學生 “四看”,實現思維的可視化:- 看到要點。“看到要點”即劉濯源教授所說的“提要點”——運用導圖提煉出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
- 看清本質。“看清本質”,即對具體的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質。
- 看懂聯繫。“看懂聯繫”即劉濯源教授所說的“理關係”——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或新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知識結構。
- 看見方法。“看見方法”,即領悟知識背後的學科思想、方法與價值,即“核心知識”,發展學生學科素養。
作爲學生個人學習成果的學科心智圖,是小組合作學習與集體教學的媒介。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些學科教學內容的心智圖,是由學生在課前(預習,或語文閱讀課的第一課時)完成的。以任亞萍老師三年級語文課《翟鳥》爲例,學生在第一課時(或預習)中就完成了心智圖,展示課上,老師組織“賞圖揭秘”活動:
- 對子(注:2人小組)之間交流心智圖、並進行修改。
- 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 票選出最佳學科心智圖。
- 第四組進行《翠鳥》學科心智圖講解,透過邀請朗讀、內容補充、觀點反駁、挑戰提問、合理建議、老師講解等方式,進行組際互動與全班教學。
從上述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作爲學習成果的心智圖,是學生進行知識的社會建構的媒介,借助資訊科技實現課堂互動的多元化,從而促進深度學習。- 修改。在對子或小組交流各自繪製的學科心智圖,相互取長補短,修改完善各自的導圖。
- 分享。小組選擇最佳導圖拍照上傳(飛遞)到顯示屏,教師將學生作品回推到小組平板,讓每個小組能够分享其他小組的作品,受到思維的啓發。
- 優選。學生運用投票器(IRS)票選出最優導圖。
- 說明。展示說明最優導圖,小組學生透過朗讀、內容補充、觀點反駁、挑戰提問、合理建議、老師講解等方式,進行組際互動與全班教學。
綜上所述,學科心智圖在課堂上以兩種形態存在,並有著不同的教學功能。作爲學習工具的導引圖,是運用提要點、理關係、建構的方法决問題,讓學生看到要點、看清本質、看懂聯繫、看見方法,從而建構知識,形成結構的;作爲學習結果的心智圖,是學生進行知識社會建構的媒介。以此爲媒介,在資訊科技的支持下進行課堂多維互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原文出處⇒http://psce.pw/NCT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