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與案例

智慧教育,全球動態

小組用平板__小學語文造句教學設計與實施:同儕互評策略

  發行編號:HB20220111C    日期:2022年01月11日   作者:臺北市雙園國小林欣玫老師  

 

簡介:
這是一篇智慧課堂大師累積超過十年功力的教學創新與心得分享,林欣玫老師長期使用小組用平板、生生用終端的智慧教室環境,巧妙地、簡便地應用出版商電子書教材資源,採用同儕互評策略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的心得經驗。使用同儕互評造句評量表,可謂小小改變、大大效益。當你看見課堂中孩子們專注投入課堂討論、互評的神情,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應用場景:HiTeach + 電子書

 

  一、教學設計發想
同儕互評是讓一群知識背景相近的學習者,同時扮演評量者及受評者角色,藉由觀摩學習來促進認知成長。就評量者面而言,學習者要依教師給予的評分標準,觀摩並評量同儕作業;就受評者而言,學習者要學習接受同儕給予建議。多年教學中,持續嘗試同儕互評活動,同儕互評優點很多,如促進合作學習、能觀摩別人作品、增進高層次思考能力、提高學習動機等。這學期國語文造句教學,也加入了同儕互評環節,實施內容說明如下。

 

  二、教學設計內容
教學流程有五個部分(圖一),分別為「揭示句型」、「個別習寫」、「小組分享與討論」、「小組作品提交」、「觀摩與互評」。智慧教室與一般教室在實施互評活動最大不同是,一般教室只能利用紙本進行互評,再透過人工計算分數,耗時費力;智慧教室實施同儕互評,更便利、更有趣、更有學習成效。


圖一  造句教學流程

活動一開始為「揭示句型」,討論與說明句型意義後,即可進行「個別習寫」。「個別習寫」是很重要的環節,學生需獨自構思主題、背景,並考量評量標準,完成一個句子。因為要求句子字數20字以上,設計了習寫單,習寫單每一直行設計10格,句子字數一目了然。


圖二  造句習寫單

接著進行「小組分享與討論」,藉由觀摩、討論共同修正組內成員的句子。這樣不但能促進合作,也能擴展學習內容。「小組作品提交」環節是將前一階段產生的作品,透過老師拍照或各組(個人)使用平板遞交到教師端屏幕上。「小組作品提交」分初階及進階2種進行方式。初階方式是由組內成員選出代表作品進入「同儕互評」環節;進階則是由電腦隨機挑選組內作品,代表小組進行評分。前者優點是能看到完整、優秀作品,缺點是部分學生會存僥倖心態,因為不會選到自己的作品;後者則是不知道會挑中誰的作品,因此個人習寫及小組討論時會努力讓每個人的句子都好,能提升全體學習成效。建議實施初期採用初階小組推派作品方式,待實施一段時間後,再挑戰進階方式。

最後就是教學活動設計重點「觀摩與互評」。這裡要先說明一點,我的教學系統支援選項複選功能,若教學系統沒有此功能也能實施,只需事先將複選選項轉換成單選即可,例如:選項一代表評量標準一、二、四;選項二代表評量標準一、三、四、五......,以此類推。另外,學生使用的終端設備可以是即時反饋系統(IRS)或平板,先說明透過即時反饋系統(IRS)進行互評方式,再比較使用平板的差異之處。

互評活動開始,將學生作品及評量標準呈現(圖三),接著請學生依照評量標準按下對應選項。評量標準設定有5項,分別是「第1項加入適當形容詞、副詞」、「第2項運用成語或四字詞語」、「第3項運用修辭(類疊、轉化、譬喻)」、「第4項運用修辭(引用、排比、摹寫)」、「第5項有想像或是心裡的感受」。


圖三  學生造句作品及評量標準展示

以上圖三為例,如果學生有看出該句子中應用到「第1項加入適當形容詞、副詞」及「第2項運用成語或四字詞語」,則可在即時反饋器上按下選項1及選項2(圖四)。


圖四  學生在即時反饋器(IRS)上選擇

待所有學生完成選擇後,即可透過統計圖表了解全班作答結果。並可隨機在該選項中,挑選學生回答選擇該選項的原因(圖五)。


圖五  統計圖表及依選項挑人

接下來是學生最期待的環節—公布正確答案(圖六)及答對人員名單(圖七)。以這個句子為例,符合第1項及第2項評量標準,該組別可獲得小組積分2分,而答對的人則可以獲得個人積分1分。


圖六  公布及設定正確答案

 


圖七  呈現答對學生名單

若學生使用平板作為終端設備,差異是在啟動教學系統即問即答同時,會將教材推送至平板,學生能更清楚看到句子內容,然後透過平板畫面上的虛擬按鈕做出選擇(圖八)。


圖八  學生平板操作畫面

 

   三、實施心得

(一)、適時調整評量標準

實施同儕互評時應於課堂上與學習者一同訂定評量標準。藉由評量標準的討論,讓學習者了解每個評量向度。如此一來,學習者在構思作業時,可依照評量標準去建構並檢視自己的作業,在評量同儕作業時,也可有所依據。而事先讓學習者了解評量標準,有助於引導學習者監控自我學習的歷程。

為了具體實施這樣的教學策略,特別設計了造句評量表(林欣玫,2021),如下圖。評量標準訂定應該具體、明確,且避免個人主觀因素干擾,造成評量時的爭議。舉例來說,評量同學報告內容,如果評量標準是「好」、「不好」,或是1(不好)~5(非常好)等第給分,很可能因為個人喜好、情感等因素影響評量結果。

評量標準也應視學習者能力、學習狀況適時做調整,比如低年級的評量標準「能聽到報告者的聲音」就要給1分,簡單而具體。中、高年級的學生,評量標準就可以加入一些思考判斷內容。這次造句評量標準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與學生討論、實施、調整,簡要紀錄如下:
  • 2021.9.15開始實施。
  • 2021.9.27原第一項標準學生都能達成,因此刪除第一項,將第5項再細分出第4、5兩項。
  • 2021.10.22學生句子常有錯字,或有贅字、缺字以致不通順,因此加入「第1項語句通順,沒有錯字」。原「第5項有臉部表情或肢體動作的描述」很難判定,因此暫時刪除。
  • 2021.12.2當錯字、不通順的問題改善後,將原第1項刪除。加入了新學習到的修辭技巧,並細分成第3、4兩項,鼓勵孩子多應用修辭在句子中。

造句評量表示例
 

(二)、學生創作佳句不斷

造句是我們班每周一、二、四基本功課,每次2句是我最喜歡批改的作業。批改作業變成一種享受,時而驚訝孩子能寫出如此好句子,時而被有趣的內容逗笑了。看著孩子們的句子字數慢慢變長,人、事、物能完整描述,添加了生動的形容詞,使用修辭豐富句子,適時加入心裡想法讓句子更有情感。孩子們能感覺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我更是有成就感。

圖九  學生們的作品

 

本文作者:臺北市萬華區雙園國民小學 林欣玫教師
學歷:1.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士、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士後師資班、3.臺灣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
經歷:1.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資深訓練顧問、2.臺北市萬華區雙園國民小學教師、3.臺北市智慧教育輔導小組成員
獲獎經歷:1. 2012年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智慧課堂創新獎」、2. 2019臺北市「百大菁英資訊科技應用人才教育獎」

更多資訊,請參考林欣玫老師介紹頁面。


#HiTeach 5 #醍摩豆TBL智慧教室 #醍摩豆智慧教育支持系統
 

原文請參考林欣玫老師文章:「造句教學設計與實施心得
 

報名線上專題演講與工作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