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編號:HB20231214C 日期:2023年12月14日 作者:吳權威Power Wu
本文為引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出版、編印,由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小組所編輯的第20年專書「臺北市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團第20輯」。
✨一、前言
數位學習(Digital Learning or e-Learning)是21世紀全球化的教育顯學,尤其經歷三年Covid 19疫情考驗,人人都能藉由網路進行遠距學習,也因此,大大促進數位學習技術蓬勃發展,讓數位學習應用日趨成熟與普及,更最重要的是催生預算總額高達200億的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以「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為政策目標,補助學校充實教室裡的數位學習環境,以加速推進數位化學習的教學創新與變革。
所謂數位學習(Digital Learning)是指利用數位科技來支持教學與學習的方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定義,數位學習是「利用數位科技和資源進行學習和教學的過程,包括線上學習、電子學習、遠程學習等形式」。這種學習形式通常以自主、彈性和個性化方式進行,並能夠跨越時空限制。美國數位學習聯盟(Digital Learning Alliance)也為數位學習下定義:「使用數位內容和教育科技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經驗,並擴大學習的機會和資源」。此外,數位學習聯盟(Digital Learning Alliance)與數位學習協會(Digital Learning Association)把數位學習定義為「利用和整合數位技術和工具來改進和增強教育的過程,以提供更靈活、個性化和互動的學習環境」。
綜合上述,數位學習是利用數位科技來支持教學與學習,包括教室內面對面的實體學習、結合實體與線上的混合學習如圖1,以及完全利用線上工具進行的遠距學習等型態,以提供更靈活、個性化、互動和跨時空限制的學習環境與型態,優化學習和教學的過程,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
圖1:醍摩豆平台混合學習示意圖(網奕資訊,2023) 數位學習有許多好處,有些是外顯的好處,例如:提升學校整體形象,有些則可以實質改善教學品質與效能,例如:應用數位科技改善教學流程、精進教學與學習內容等。對學校領導者來說,推動數位學習創新教學之初,就好像是破冰(ICE)之旅,尤其領導者若不是數位學習專家時,如何拿捏科技領導方向,則考驗領導者的智慧。
不論是不是教學科技專家,教育領導者,可以從教學實用價值來評估科技創新教學的績效,如此,可以回歸到教育的基本面,讓「科技服務教育、科技服務教學、科技服務學習」。具有教學實用價值的數位學習創新教學評估指標,可概分為三類,使用便利(Convenience)、展現效能(Efficiency)和科技智慧(Intelligence),簡稱為ICE,評估指標如圖2(張奕華、吳權威,2014),包括教學與學習時,使用科技更方便嗎?使用科技更有效能嗎?有發揮科技智慧嗎?
在圖2中,對於教學實用價值來說,愈能夠展現科技智慧,對於教與學的幫助就愈大;但是,對應於系統設計與開發的難度來說,要設計出符合ICE指標的系統,需要面對的開發挑戰難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育界與產業界共同努力,才能發展出符合期待的理想系統被商品化應用。
圖2:數位學習ICE評估指標 (一) 使用便利(Convenience)
這項指標是最容易評估的指標,所謂便利是指具有操作難度低、操作步驟少、學習門檻低、準備作業少等特性,此為最容易觀察的指標。從另一個角度看,因為數位學習讓教材呈現更便利,因為數位學習讓師生互動方便,因為數位學習讓教學內涵更豐富多元等,也可以突顯使用便利的特點。
對於許多教師來說,實施數位教學的困難,首先遭遇到的往往是使用便利與否。因此,只要讓使用便利性提高,就成功了一半。例如,課堂教室最重要的數位學習輔具有互動電子白板、學生平板,要把這些設備整合在一起用,複雜度很高,如何應用數位技術來簡化操作介面,可列為最重要的評選項目。
(二) 展現效能(Efficiency)
這項指標是最難評估的指標,也是教育人員對數位學習最重要的期望。在進行數位學習時,讓教學更有效率(使用科技輔助教學,用較短的時間學會較多的內容),或證明數位學習的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可以提升的學習成效或品質。總之,能夠展現效率與發揮效能,就是最好的數位學習教學模式。
(三) 科技智慧(Intelligence)
這項指標是科技最應該發揮的功能指標,在數位學習環境中,教師可以透過科技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科技智慧;學生可以隨時獲得個人學習分析報告,這也是科技智慧。另外,協助教師擬定學生輔導策略,幫助學生補救落後的課堂教材內容或觀念,也是教學科技可以發揮的智慧功能。
✨二、醍摩豆學習平台簡介
醍摩豆(TEAM Model)學習平台是基於ICE等特性所建構的智慧教學支持平台,從1999年開始,這個平台是累積超過20年研發經驗的產品,發展出結合硬體、軟體、網路、AI、教育大數據等數位學習技術,提供完整的教學與學習服務,包含課堂教學服務(e-Teaching)、評量服務(e-assEssing)、診斷服務(e-diAgnosing)、補救教學服務(e-reMediation)等四大子系統(也就是以T、E、A、M這四個大寫字母而稱之為TEAM Model)。簡言之,醍摩豆(TEAM Model)學習平台是以TEAM Model為主要核心理念所設計的數位學習環境,幫助教學者在每位學生都有互動載具的數位學習環境中,實現數位教學、數位評量、數位診斷、數位補救等四大應用面向,如圖3。
圖3:醍摩豆(TEAM Model)學習平台四大應用面向 「科技服務教育,科技服務教學,科技服務學習」也是醍摩豆(TEAM Model)學習平台的設計哲學,希望改變以往從科技角度看待教學的錯誤思維,而是從教學與學習本位出發,研發出支援各種教學方法與策略的數位化學習服務,如傳統講述法(didactic instruction)、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團隊導向學習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精熟學習法(mastery learning)、一對一學習(one to one learning)、同儕教學法(peer instruction, PI)等教學方法與策略如圖4,應用醍摩豆(TEAM Model)學習平台,在技術支持之下可大大提升教學與學習的品質。
圖4:醍摩豆學習平台支援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三、應用面向之ㄧ:數位教學
HiTeach 5是醍摩豆學習平台的主要課堂教學軟體,具有強大電子白板軟體功能,也具有實施師生互動的多元教學工具,更是整合線上雲端平台資源的教師端軟體,讓教學者進行課堂教學數位學習時,不必在許多軟體、平台間進行繁瑣的切換,例如:電子白板軟體 Sketchboard、Jamboard、myViewBoard、Miro、Whiteboard、Klaxoon…等,測驗互動軟體有Kahoot、Google Form、Quizizz、Pear Deck、Slido…等,學習輔助平台有Moodle、Google classroom…等軟體與平台之間來回切換,不但操作較為複雜,也增加許多備課與授課的負擔 (網奕資訊,2023)。
圖5:HiTeach 5 Logo HiTeach 5是全球首創搭載雙AI引擎的課堂教學軟體,能充分支持包括互動學習、任務學習、多元評量、差異化學習等四大現代教育理念。AI雙引擎是指AI文句分析工具和AI蘇格拉底小數據。AI文句分析工具,協助教師快速處理從學生端同步傳來的大量字、詞、句,是教師課堂提問小助手。AI蘇格拉底小數據,在課堂結束即時回饋科技互動指數和頻次分析,是協助教師熟悉HiTeach 5的私人小教練。下面舉例說明:
例一,
AI文句分析。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提問請學生回答喜歡哪一個季節?為什麼? 利用HiTeach 5的AI文句分析,只需要幾個簡易操作,就可以快速收集分類學生回傳的文句,如圖6-1,以及自動分析輸出關鍵詞頻和產生文字雲,如圖6-2。
圖6-1:收集分類學生回傳的文句 圖6-2:AI分析關鍵詞頻和產生文字雲 例二,
差異化推送教材:教師提問,請學生自主反饋是否需要提示教材如圖7-1,當學生按鍵選擇後,教師可以快速將提示推送給需要的學生如圖7-2。
圖7-1:請學生選擇是否需要提示教材 圖7-2:快速推送提示教材給需要的學生 以HiTeach 5課堂教學軟體為核心,可以搭建適合生生用平板的學習環境,也可以支持小組用平板TBL團隊合作學習環境,或應用於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環境。課堂結束,HiTeach 5會自動記錄課堂活動之學習歷程數據,包括出席、記分、任務學習、互動學習、測驗學習和全班學習表現摘要等課堂學習數據,幫助老師教學更省力,學生學習更精進。
✨四、應用面向之二:數位評量
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是我們熟悉的評量類型,近年來得力於數位學習技術蓬勃發展、智慧型教室普及應用,許多國際教育專家學者,根據學習評量目的,把學習評量類型分為下列三種:
一、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簡稱 AFL)是一種形成性評量,例如:課堂作業、課堂測驗、單元作業、單元測驗,教師使用評量方法與策略,來獲取學生學習回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與需求,給予學生適當回饋,以及做為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參考依據,進而幫助學生學習,加速達成學習目標。
二、學習結果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簡稱AOL)是一種總結性評量,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時,對學習結果的總體性評量,例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畢業考、能力檢測等,評量內容包括學生學習成果、教學目標達成程度、教學方法適切性,以及課程效能等。
三、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簡稱 AAL)也可稱為歷程性評量,是在學習活動中,設計評量任務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為了完成評量任務,而願意自發地學習,以提升自我能力。此外,評量任務要能引發學生後設認知能力,使學生從評量任務中發現自己不足,自省和反思學習情況,進而激發更好的學習表現。
常用學習評量工具,包括試卷評量、作業評量、口試評量、實作評量、自評、互評、報告評量、發表評量、檔案評量等。 多元學習評量強調非單一性、採多樣性,不要只有紙筆測驗。包括評量內涵、評量方式、評量時機、評量情境、計分方式、評量人員和評量過程等,能呈現出多元學習評量數據。
HiTeach 5的學習評量功能,除了滿足上述評量類型,提供多元學習評量工具外,也可以支持學生評估和AI評估等,如圖8(吳權威,2023)。下面簡要說明教師評估與學生評估:
圖8:HiTeach 5之評量者與數位評量策略 實施教師評估時,有三種課堂評量方式,包括隨堂紙本試卷評量、Excel試卷評量,以及IES雲試卷評量。隨堂紙本試卷評量是指紙本測驗結束後,利用HiTeach 5快速收集評量數據,以計算通過率、呈現分布圖和得分情況。出版社的題庫光碟或網站匯出的Excel試卷,也可以利用HiTeach 5的Excel試卷評量模式來進行評量,只要開啟Excel檔案,就會進入測驗模式。IES雲試卷是準備度較高的測驗方式,其所創造的評量價值也最高,包括試題分析和學習分析等如圖9 (吳權威,2023)。
圖9:三種課堂評量方式 實施學生評估時,可以利用同儕互評、學生自評等HiTeach 5的
智慧評分模組,可實施的評量類型包括口語、作業、實作、試卷、發表、報告、學習檔案等多元評量類型。
例如:以每人一件互評功能為例,當全班學生端都回傳短文後(例如回傳50篇短文),教師端可以立即啟動互評功能,實施每人一件互評,接著系統自動把作品隨機分配給全班學生,每個人負責評量一件作品,包含評分和評語。教師端的大屏上會顯示互評進度,如圖10。
圖10:HiTeach 5教師端與學生端同儕互評頁面 ✨五、應用面向之三:數位診斷
使用HiTeach 5實施數位學習評量產生的評量數據,利用
學情分析模組(ClouDAS),就可以自動產生學生學習力落點分佈圖,自動計算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評量穩定度(學生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 for Students),每一個點代表一位學生,數值介於0~1之間,數值越接近零越為穩定,反之則越不穩定。學生學習力落點分佈圖分為六個區塊,分別是A、A'、B、B'、C、C'等六區,落在A區的學生,代表學習良好穩定度高,落在A'區的學生,代表粗心大意不細心造成錯誤,落在B區的學生,代表學習尚且穩定需要再用功,落在B'區的學生,代表偶爾粗心準備不夠充分,落在C區的學生,代表學習力不夠充分需要更加努力,落在C'區的學生,代表學習不穩定對考試沒有充分準備,如圖11-1、圖11-2、圖11-3是學生學習力分佈圖頁面。
圖11-1:學生學習力落點分析圖(1) 圖11-2:學生學習力落點分析圖(2) 圖11-3:學生學習力落點分析圖(3)- 學生個人診斷報告 ✨六、應用面向之四:數位補救
規劃完善的數位學習環境,學生課後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課堂學習歷程,登入雲平台查看自己的學習筆記、測驗數據、任務作品,以及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完整學習歷程如圖12。
圖12:學生查看課堂學習記錄、自主複習 本文以醍摩豆平台為例,簡要整理、舉例分享在生生用平板數位學習環中,數位教學、數位評量、數位診斷、數位補救等四個應用面向的經驗,期能拋磚引玉,引發更多的數位學習應用案例,也期望促進數位學習技術的發展與精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