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一中自2014年啟用醍摩豆智慧教育支持系統後,大學錄取率就開始逐年上升,而在三年後(2017),第一批完整導入系統的學生在錄取率迅速提升至50%,成為醍摩豆示範學校,每年本科上線率繼續從88.9%提高到96%,再到2019年的97.7%,更驚人的是文科上線率在2019年達到99.4%,展現給上杭學子的是,只要來一中念書,幾乎就能進入本科大學就讀。
2020年,上杭同樣迎來增長,理科從去年(2019)的97.2%上升到98.6%,全校由97.7%再提高到98.2%!(原文報導)
醍摩豆團隊在2017年專訪當初導入醍摩豆的上杭一中校長溫利平及協助導入的醍摩豆智慧教育專家,談醍摩豆如何翻轉學生未來,現在就與我們一同回顧上杭一中是如何透過短短三年,成為人人都想就讀的智慧名校。
此外,上杭一中全體考生一本大學錄取率超過50%,你可能很難想像,三年前這批學生剛入學時,可是龍巖市9所一級達標校中「倒數」的一批。上杭一中從2014年開始全校建置醍摩豆智慧教室,第一批完全在醍摩豆環境下學習的學生在2017年畢業參加高考,取得令人驚豔的好成績!
「在大陸,考上北大、清大,那種難度及喜悅,可比拿到奧運金牌。」 陪伴上杭一中推行智慧教育一路走來的醍摩豆智慧教育專家如此說道
要考上北大有多難?翻開2016年北大錄取資料,以參加高考人數940萬人來說,北京大學招生數1389人,招生錄取率僅萬分之一(1.48‱)。拿上杭一中所在的福建省來說,參與高考的有17萬名考生,只錄取39名,招生錄取率(2.23‱),且這還未將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算在其中,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何謂一本大學?中國大學生教育階段分為兩種形式: 一、 大學本科(簡稱大本、本科、大學) 二、大學專科(簡稱大專、專科)。
兩者區別主要有兩點: 學制:大學本科4-5年,大學專科2-3年。 學位:大學本科可申請學士學位,大學專科沒有學位。 一本大學即是經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教育廳批准可在該省招收本科「第一批此次考生」的高校。目前可在招收本科一批的大學主要有教育部直屬或其他主要部屬以及部分省屬重點大學。
在高考競爭的壓力之下,許多父母為了升學,為了孩子的前途,選擇讓孩子離鄉背井,為了考取一所「好大學」。龍巖市屬於福建省之下,約相當於三、四線城市,想當然,與一、二線大城市相比,資源分配較為缺乏。也因此,家長們寧願選擇送孩子到廈門、福州去讀書,而如何讓龍巖市底下的上杭縣,有著能夠吸引學生及家長留在家鄉念書的動力?只有「改變」一途,唯有讓家長們覺得在這兒念書也能考上好大學,這情況才有可能改變。
改變的契機從關鍵人物開始──上杭一中校長溫利平。
上杭一中校長 溫利平
2013年底,當局指派他接任上杭一中校長,由於那年中考題目較難,學生成績落差大,很多中上成績學生都不敢選填上杭一中,使得上杭一中新進的高一新生,平均成績落於所有一級達標校的後段。當局希望以他做為教育局副局長的資歷,想透過他的長才,能讓上杭一中有不一樣的改變,而他在接任校長後,明確定下了「高效課堂」的教學主軸,並積極尋找如何落實,也讓學生及家長留下的方法。
正巧是在那時,醍摩豆(TEAM Model)智慧教室出現了。
2014年初,來自福州、杭州等地校長及教育局領導齊聚一堂,在王博士的安排下前往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附屬學校(南庄三中)參觀智慧教室在教學上的施行情況。溫校長輾轉得知這個機會,排除萬難,親自帶領教師團隊前往觀摩學習。而此一行,也為上杭一中的智慧教育,開啟了嶄新的局面。
2014年上杭一中智慧教室培訓 由醍摩豆智慧教育專家主講
初期挑戰:平均年齡47歲 教師認同度低
2014年底,上杭一中全校60個班級全面導入「醍摩豆(TEAM Model)智慧教室」以及學校醍摩豆雲平台。然而,建置完智慧教室,如何有效的推進?更大的難題與挑戰才剛開始。
上杭一中全校近300位老師,平均年齡是47歲,相當多在教學上超過20年甚至30年經驗的老師,這也意味著大多數老師對於科技使用,都是相當生澀,大部分只用過PPT。且在傳統思維中,高中以升學率、成績導向為主,老師往往害怕「改變」,因為他不知道「改變」的結果,會變好還是變壞?會不會影響升學率?使得老師總是講完該講的,叫學生記下來,回家背、考試考好,形成常態。
在推動初期,反對聲浪也隨之而來,許多老師根本不想用,這讓溫校長也著急了。在2015年3月溫校長親自打了一通電話給王緒溢博士說:「系統都裝了,老師使用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希望你再來做做培訓。」醍摩豆智慧教育專家認為培訓意義不大,重點是如何讓老師能夠使用智慧教室系統,於是他想了幾個辦法,配合溫校長有計畫的推動,逐步讓智慧教育的使用在上杭一中開花結果。
上杭一中如何推動智慧教室的應用?
「打造平台」是溫利平校長特別著重之處。提供了好的平台,讓老師能夠展現,有了能夠爭取的榮譽以及進步創新,自然能夠激起好學者的自我挑戰,不斷的從中琢磨、萃取出教學的精華。綜觀上杭一中推動智慧教室的作法,相當多元且全面,以下彙整幾項上杭一中推動上的做法,歸納如下:
階段一:加強基本操作
全校老師動員 學習如何操作及實行智慧課堂
指定觀課
在推行初期,溫利平校長主動提出觀課,每周指定幾位老師使用智慧課堂上課,校長親自出席觀看課堂,提出建議及改善。
學生輔導
每班指派幾名學生熟悉使用智慧教室軟體及系統,輔助老師在上課時的操作及設定。
建立核心團隊
平均年齡30歲左右的老師組成核心團隊,這些老師對於科技的應用及熟悉程度高,可輔助資深教師在智慧教室的運用上,有不同的啟發,而資深教師則可交流課堂教學經驗,達到共學成長的效果。
校內檢測
組織校內委員會,定期檢測教師們使用HiTeach互動教學系統及多媒體一體機的狀況。
教師參與檢測HiTeach系統及智慧白板使用狀況
533模式標準套用,避免誤用科技
上杭一中以「533模式」為人所稱道,此模式其實早在智慧教室導入之前,就已被溫校長設定為上杭一中「高效課堂」的主要教學模式,智慧教室的導入,科技的輔助,讓反饋及選擇變得容易,才真正落實了533的推進,推行初期,為避免老師誤用科技、以及設計智慧課堂教案的困難,溫校長也傳達了一個概念,照著基本533模式框架走,在理念規範上,也有所依據。
「533」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示意圖
階段二 : 讓老師們的進步被看見
同課異構
安排同年段同科目老師進行「同課異構」活動,讓不同老師的創意透過這些教研活動彼此交流,發掘更多更好的智慧教室應用方法。
直播網
2016年10月份,溫校長正式宣佈啟動533智慧課堂直播課,每週三固定開放一堂「533模式」智慧課堂公開課於網路上直播,向國內甚至全球各地學校展示「533模式」的實踐課例。也是打造專屬平台、實施校內評委制度,鼓勵老師積極主動的爭取榮譽,能夠登上這舞台的老師,等於是智慧教師的佼佼者。
「我的學習由我做主」-533智慧課堂 直播網
公開課
舉辦校內智慧課堂公開展示週之外,更積極推舉校內教師參與全市公開課示範,透過積極準備、幫助更多老師增加實戰經驗、提升信心。
學校積極推舉校內教師參與全市公開課示範
以賽促學
溫校長把專業比賽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所以積極鼓勵在校老師參與重要教學競賽。秉持533教學模式的核心原則,搭配周全的醍摩豆智慧教室系統運用,上杭一中的創新教學模式屢獲佳績:「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九届全國中小學創新(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中,有14件教學視頻課例獲獎。「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十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獲獎15節課例,包括兩件一等獎,其中一件受邀現場展示課,得獎件數高居全國高中學校第一。
專書
如何能讓上杭一中的533模式有跡可循?才能夠推展至其他學校?2017年溫利平、溫華盛、王緒溢合著了一本《以533模式實踐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專書,當中清楚傳達533模式的理論背景、模式運作以及各科課例,建立了上杭專屬的文化,也讓老師們有歸屬感,推廣上杭一中成為智慧教育的典範學校。
《以533模式實踐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專書
科技帶動教學設計 提問模式刺激教師授課
在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傳統課堂中,學生處於被動狀態,老師發問時,往往只有那幾位學生回答,又或是老師在台上問:「有沒有問題?」常常都是石沉大海,毫無回音。這種情況總會讓老師產生盲點:學生都會了?學生到底會不會?
透過科技輔助,老師不需要再透過繁瑣的過程來證實學生究竟會還是不會,使用IRS即時反饋系統讓學生作答,並且蒐集回答產生數據結果,幾分鐘之內,明確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智慧教室裡,透過回應學生反饋的教學決策,直接提醒老師在教學上的不足。甚至教學數十年經驗的老師,在一堂智慧課堂中就能夠通過提問發現過往的教學盲點,從師生互動中提升教師自我專業成長。
深怕許多老師不熟悉科技導致誤用,整堂課花費大部分時間進行提問及講解。因此溫校長明確提出533的核心—「三不講」。即「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解决的,不講」、「即使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講」。「三不講」是高效課堂實踐之路,引導老師將上課時間應用在「講了就會」的部分。也正因為533的模式及醍摩豆智慧教室系統的搭配,才能夠完成這一堂堂精彩的課程。
在一次觀課當中,醍摩豆智慧教育專家談到上杭一中數學老師邱克榮的課堂讓他相當驚艷。
邱克榮老師在課堂一開始,會先給學生4個問題(3選擇,1填充)5分鐘作答,再使用IRS即時反饋系統收集學生答案。選擇題當然相當容易收集,然而填充題如何成為選擇題?這就很少有老師能夠想到這樣的做法:邱克榮老師會隨機挑出3名學生,可能學生A回答0.1、學生B回答0.3、學生C回答0.5,有了3個答案,若其他同學的答案和他們都不一樣就選D,針對這幾題不檢討也不講解,就按照課程繼續上課。
到了該堂課即將結束時,明顯的轉變發生了。當邱克榮老師再回來詢問學生這4題的答案。本來前三題選擇題正確率可能只有50%,課程結束時只剩一兩名學生答錯,而第4個填充題,原先有7成以上的學生都選同一個答案,然而到下課時幾乎全班都選D(其它)並且能夠回答正確答案。
這結果告訴我們,在智慧課堂之中,老師很容易能夠根據學情應變,針對學生不同的回答而有不同的教法。同時,也讓教師發現自己的不足,過去可能沒注意到、忽略的地方,透過學生的即時反饋,能夠更有效的掌握自己教學的進度及學生學習的情形。
學生「自動」發現自己錯了,遠比老師告訴學生「你錯了」還要重要,只有使用智慧教室系統,才能讓這一切變得如此順暢,在傳統教學中,要收集全班完整的答題資訊,只能透過紙筆測驗、再改考卷、再統計,花費相當多時間,然而智慧教室只需要幾秒鐘就能統計完整的答題資訊,老師的教學設計轉變,變得懂得去引導學生,只要讓老師成長,學生也一定會有所成長。
上杭一中 智慧教室
「質」的改變 才是翻轉課堂的關鍵
智慧教育在學習及考試的成果上已經展露無遺,在成績之外,無法量化及評斷學生在資質的轉變,更是智慧教育能帶給學生最大收穫與改變之處。
「在課堂上的反應上,學生的反應變多了,表達順暢了,講話的內涵提升了。這是許多智慧教育課堂老師告訴我們的經驗。」王緒溢博士如是說。
初期使用IRS智慧教室的上杭一中,2016年正式導入「HiTeach TBL」,配合一組一平板的團隊合作學習模式,課堂又產生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傳統課程上學生多半是自己學自己的,現在透過分組合作學習、小組之間對問題的探討、想法上的交流、討論,最後的發表,這些活動變得比以前多得多。
時間還給學生,創造「能思考、會表達、懂聆聽」的智慧課堂。
智慧教室智慧課堂中 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情形
智慧教室智慧課堂中 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情形
科技帶給課堂轉變,課堂的轉變帶來了學生本質上的改變,而當這改變發生之後,老師的教學也會再一次提升與改變,以往的課堂都是老師的時間很多,然而智慧教室中,老師在課堂上的時間少了,這不代表老師不重要。反而更重要的是,老師角色轉變為課堂設計者、提問者。不再需要在課堂上講得口沫橫飛,而是要知道如何刺激學生思考及提升學習興趣,同時也要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反應,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去調整自己的教學。
唯有奠基在「質」的改變,學生收到了不同的反饋,會再反應給老師,而老師再一次改變、達成一個善的循環,這樣的課堂才是本質上的翻轉課堂,而不再是流於形式的翻轉課堂。
Kknews:《大學一本、二本、三本是等級的區別,而決不是數量的區別》
壹讀:《數據告訴你,考上清華北大到底有多難!》
壹讀:《什麼是同課異構?》
上杭一中:《省際交流 智慧成長》
上杭一中:《我校開展「交互式電子白板——HiTeach操作技能」大練兵考核活動》
上杭一中:《龍巖市第十一屆“普通高中開放周”活動在我校勝利舉行》
上杭一中:《我校舉行11月“磨課、研課”課改主題推進活動》
借鏡一所成功學校的校本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