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與案例

智慧教育,全球動態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社會領域專任教師 王瑀老師

王瑀老師:「先知道怎麼學,才知道怎麼教!為了開啟學生的思維的轉變,老師必須要能夠看見學生思考」。
王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社會領域專任教師


王瑀老師擁有近二十年的智慧教室應用與研究經驗,提出「看見思考」概念,在智慧課堂研究中淬鍊出「思考金三角」理論模式,「為了啟發學生思維的轉變,老師必須要能夠善用科技看見學生思考,進而使其擴展、轉化,再應用。」


學歷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中高年級導師
研究組長
研發主任
社會領域專任教師

重要事蹟
臺北市深耕閱讀「閱冠磐石獎」
天下雜誌「全國閱讀典範教師」
GreaTeach-KDP全國創意教學國際認證獎【特優、特色標竿獎】
GreaTeach-KDP全國學校經營創新國際認證獎【標竿獎】
教育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典範團隊
2012-2021臺北市教育行動研究競賽歷年特優常勝軍
臺北市立大學傑出校友(教學類)
教育部12年國教總綱講師
教育部12年國教社會、國語文領綱講師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認證培訓講師
2012第一屆智慧課堂創新獎
智慧課堂應用與研究經驗長達二十年

★受邀各國民小學擔任教師研習講師,分享新課綱素養導向、智慧課堂、學習策略課程設計經驗。

●研究:
少年蘇格拉底的對話-資訊科技融入數學討論教學之行動研究
(本研究發展二次作答模式,榮獲臺北市第14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競賽論文組特優。)
 
善用科技啟發思考

王瑀老師是個「擅長啟發學生思考」的老師。她曾在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高峰論壇的名校名師分享中,談到小時候的故事,自嘲:「小時候拿到第一張成績單,老師的評語給了大大的三個字─愛講話!」這並不是因為王瑀老師從小就是個搗蛋鬼,而是本身喜歡思考的態度,讓她樂於挑戰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課程更深入的內容也能進一步思考,主動發表自己心中的想法。

這樣的思維習慣也影響了王瑀老師的教學風格,王瑀老師的課程設計出發點是「透過有效的科技應用,啟發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能在深度思考中內化所學,進而提升思維能力」。

王瑀老師回憶起第一年教書的情境,身為一個初任教師,設計了許多活動與互動任務,但因為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掌握學生的思維,經常無法進一步深化課程內容,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但開始應用智慧課堂,並參與相關研究後,醍摩豆智慧教育支持系統能夠讓學生的思考被看見,讓教師透過適切的課程設計,可以更容易的掌握學生思維轉變,進而啟動學生間思考的激盪,學習思考的脈絡更順利的進行,學習成效自然可以有效率的提升。


王瑀老師培訓智慧教師實況
看見思考,創造改變

思考金三角理論

在王瑀老師的課堂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個學生都能有思考及表達的機會,並且都能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中,充分內化課程知識。而王瑀老師除了運用智慧教室的科技互動來達成效果之外,這些課程也都奠基於王瑀老師獨創的一套「思考金三角理論」作為基礎而開發的。
  • 啟發學生主動思考
    王瑀老師表示,一個班上有50個學生,可能就有50個以上的想法,教師應該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在課程設計上,給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及多面向的任務,就能夠引發學生多元的思考,甚至釐清對課程內容的迷思。此時老師再適時的引導啟發,學生的潛能是可以被開發的。
  • 讓思考被看見
    在智慧教室的環境中,王瑀老師會先設計題目,讓學生利用IRS反饋器作答,得到學生的答題統計圖表。接下來王瑀老師並不會直接公佈答案,而是根據統計結果,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彼此對問題的看法後,再進行第二次作答。
    王瑀老師藉由學生從個人思考到小組討論,再到全班共同激盪的交流過程中,看見學生在每個階段中思考的變化,同時也引導匯集所有同學的想法,加以重組之後,建構出對課程主題的核心概念或產生出新的問題。
    在學生思考匯集、重組、建構的過程中,老師必須透過科技所提供的數據,決策下一步該怎麼做。據王瑀老師表示,一堂課下來,老師所要做的決策往往會高達50個以上,而這些學生的思考轉變都是老師可利用的決策基礎。


  • 擴展、轉化再運用
    在整個思考激盪的過程中,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座燈塔,讓學生的思考在腦海中迷航時,可以有一盞明燈指引。相較於一般的教學模式,王瑀老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更多的想法被激發出來。老師再創造對話機會或學習任務讓這些想法可以再延伸,使課堂內容更多元、學習範圍更廣闊,甚至可將問題再深化,激發學生更多想法。

激發討論教學模式
王瑀老師的激發討論課堂是建立在思考金三角的理論基礎上,而實際執行上也有一套獨創的步驟流程。

 
  • 蒐集想法
    提出連結生活情境的問題,將可能的錯誤概念放入選項中,引導學生以 IRS反饋器作答,蒐集學生對問題或課程主題的概念理解情形。
     
  • 分享比較
    透過統計圖,引發學生「內在認知衝突」,產生想進一步討論的動機。再「翻牌」進行小組討論,或選擇不同選項的學生分享想法。
     
  • 再選一次
    保留前次答題記錄,讓學生討論後,就原題目再作答一次。
     
  • 澄清歸納
    讓學生說明「改變想法的理由」,再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建立共識。
     
  • 重新佈題
    再佈一個應用「相同概念」的類題或稍微提升難度的高層次題,請學生應用前述討論概念,進行解題。
     
  • 確認理解
    透過統計圖,確認全班學生的理解情形,若大多數學生已經充分理解,即可進行下一個概念的討論;若尚未充分理解,則回到步驟「分享比較」進行討論,至學生釐清概念為止。

王瑀老師的研究中指出,激發討論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更真實覺察自己學習歷程的變化,讓「學習過程的思考」更清晰的展現,並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而智慧教室的科技互動功能可以使激發討論教學模式更有效率的進行,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時,思考能更清楚的「被看見」,促使學生能真正在「思考上投入」,提升其主動參與的動機。
王瑀老師學術研究-少年蘇格拉底的對話─資訊科技融入數學討論教學之行動研究


 
少年蘇格拉底的對話

王瑀是少數使用醍摩豆智慧教育支持系統超過十年的老師,其激發討論教學模式是以醍摩豆智慧教室的環境來實行,甚至也做出相關學術研究來說明醍摩豆智慧教室加上激發討論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幫助。以下列出從王瑀老師在2015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高峰論壇的演講內容。
王瑀老師2015高峰論壇主題演講-http://yt1.piee.pw/P2E5A

科技互動效能
在學生的課後問卷分析中發現,當學生看到全班答題的統計圖表時,會引發想學生對其他學生想法的好奇心,這就是老師可以加以利用的決策基礎。在IRS反饋器對學生的影響層面來看,可以發現搶權及二次作答,能提升學生表達想法的意願,以及能有效幫助學生釐清概念。在激發討論教學方面,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釐清觀念及瞭解課程主題。

學生的課後問卷分析項目

對話是創造改變的關鍵
王瑀老師指出,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激發思考的方式就是對話,除了學生跟老師的對話,學生跟學生之間的對話也會激發出更多火花。在王瑀老師的研究中針也對學生的訪談做了課堂對話的整理。

 
  • 對話激盪多元想法
    學生的討論可激發更多的想法出現,也讓學生感到解題是件好玩的事。
     
  • 對話協助學生釐清想法
    討論中學生可以釐清自己的觀念,老師引導學生發表也能讓學生更知道自己的想法。
     
  • 對話解決弱勢學生的困難
    老師可運用統計圖表及科技互動等功能,讓理解力較好的學生表達想法,進而幫助其他學生釐清觀念。
     
  • 對話建立學生表達的信心
    學生在小組發表中得到共識或釐清觀念後,會更有自信在全班面前發表。

 
開啟思考的轉變

王瑀老師說:「先知道怎麼學,才知道怎麼教!為了開啟學生思維的轉變,老師必須要能夠看見學生的思考」。
而王瑀老師多年實行激發討論教學模式的心得指出,開啟學生思考的轉變有三把鑰匙,而每個智慧教師都應該掌握這三把鑰匙。
王瑀老師學術研究-少年蘇格拉底的對話─資訊科技融入數學討論教學之行動研究

不一樣=可能性
老師要能夠瞭解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根據學生不同的背景跟經驗會有不一樣思維跟反應,這些不一樣都會激發出不同的可能性,老師要能夠重視這些可能性激發出每個學生的潛能。

看見思考=決策基礎
每個學生的思考轉變都是老師可以利用的決策基礎,有效的看見學生的思考是引導學生擴展、深化思維的關鍵。

教室中的對話=創造改變的關鍵
透過教室裡的對話可以激盪出更多可能性,也能幫助學生釐清課程概念幫助學習,甚至可以建立學生自信心幫助健全人格發展。

最後王瑀老師表示思考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透過老師的引導與學生在「思考上自主的參與」,促使學生彼此帶動學習表現,啟發進行更深度的思考,達到討論學習的效益。

王瑀老師千師萬才公益計劃教學示範-http://yt1.piee.pw/P8RBT



精彩研習回顧

【國小學習策略跨領域】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王瑀老師 生生用平板課程設計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