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與案例

智慧教育,全球動態

《蘇格拉底,好課例!》桃園市楊梅國中 蔡貽良「失落的『地』國」



本次介紹的課例是桃園市 楊梅國中 蔡貽良老師「失落的『地』國」

這堂課在2018智慧課堂創新獎評選中獲得特等獎,也是2018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的一等獎課例,在課例中可以看到教師如何輕鬆運用科技達到差異化教學。

蔡貽良老師以尋找失落古文明貫串地理課程,透過大量的科技互動:即問即答、搶權、挑人,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再根據各組的學習狀況,進行不同教材的推送。
成功展現教師在智慧教室下實踐差異化教學的便利性!

立即點擊至蘇格拉底平台觀看桃園市楊梅國中 蔡貽良老師—《失落的『地』國》的完整課例。

【影片切點推薦】

切點時間: 00:11:11
點評內容: 透過故事串聯課程,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非常好!
觀看切點



切點時間: 00:23:40
點評內容: 各組某一號起立,代表搶權及回答,這個方法很不錯!
觀看切點



切點時間: 00:31:49
點評內容: 觀察各組討論狀況,給予錦囊提示,搭建鷹架協助學生討論。
觀看切點


【名師介紹】


找回學生學習的熱忱,培養地圖的判讀能力與素養

「趕快上去!」觀眾開始快速的移動腳步,只要是臺灣老師授課觀眾就特別多,這一場更是爆滿,還有人不斷的拿起手機拍攝。源自一疊髒髒舊舊的阿公的古地圖,尋找《失落的「地」國》帶領學生進入尋找失落的古文明寶藏。學生得利用雨量、河川、地形等圖資,層層去堆疊、分析、推論。「地圖是地理的工具,當你會看圖時,資訊已經在你眼中了。」蔡貽良老師不讓社會科學淪為背誦,他要讓學生學會判讀地圖的能力,這是學習地理的核心素養。

一堂課的課程目標和策略,究竟是要老師講得多?還是學生透過自己的發現、分析能力提出見解?這背後隱藏著不同的備課思維。蔡貽良老師的課程設計在於引起學生的動機、改變學生的能力。「共學→遇到問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學生推論→理解→分享思考」。他的腰間掛了三個錦囊(錦囊妙計)穿梭在課堂,適時的給予學生協助。最後,當3 D立體圖的出現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謎底揭曉時竟是一個被翻轉的俄羅斯地圖時,在場的學生與觀眾無不一片譁然與驚喜,原來剛在師生的互動中已學會了俄羅斯的自然地理。這堂課,激發學生的自信與熱情,更讓他擁有「一路帶得走的能力」。

資料來源──桃園市教育局電子報

第三屆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參賽戰隊介紹


#蘇格拉底課例 #蘇格拉底平台 #Sokrates #中學社會
#TEAM_Model #醍摩豆 #智連環 #成就每一個孩子

 



TOP